- Mar 31 Mon 2025 15:31
AI工具 | 如何付費一次就能使用市面上所有的AI工具!Monica AI 專為台灣人設計的AI聊天系統
- Mar 27 Thu 2025 17:44
AI工具 | 最強AI製圖誕生! ChatGPT 4o 生圖攻略
- Mar 27 Thu 2025 07:07
Steam遊戲 | 【魔物獵人:荒野】內有分享捏臉數據!韓國啦啦隊女神 李珠垠
推薦文章=>
最近魔物獵人:荒野掀起一波風潮,其中遊戲最重要的元素還是捏臉,畢竟好看的腳色對自己的遊戲體驗來說也很重要呢
- Mar 26 Wed 2025 13:07
Steam遊戲 |【動物欄:桌面牧場】超療癒放置養成遊戲推薦,打造專屬你的可愛動物農場!
- Mar 26 Wed 2025 11:43
好書分享 <<底層邏輯>>
##課題分離## 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於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「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,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,什麼是我的課題」。舉例來說: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鎖門的工地,B失足摔死了。請問是誰的錯? 1. 法學家的觀點 法學家會說:“這是A的錯。”他們關注的是法律上誰應負責,並認為通過確定錯誤的歸屬來懲罰犯錯的人。然而,這種方法並不能完全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。2. 經濟學家的觀點 經濟學家可能會說:“這是C的錯。”從社會成本的角度看,C應該讓工地門檻更高以防止非法闖入,雖然懲罰C不完全合理,但從整體效率上考慮,這樣能減少未來的損失。3. 商人的觀點 商人會說:“不管是A的錯還是C的錯,最終受害的是B。”商人關注的是實際的損失和自我反省,因為誰該負責已無法改變結果。這類情況下,商人會反思自己如何避免類似損失,以保護自己。如果你是評論家,可以選擇法學家的立場;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,可以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;如果將要失足摔死的是你自己,那建議你選擇商人 ##強大的注射器 『為什麼+觀點』##對於「為什麼+觀點」這種句型的非理性反應,是人類思維中的一個重大漏洞。只要把一個「觀點」放在「為什麼」的後面,就可以將這種想法無聲地注入他人腦中。書中提到一個典型例子:「為什麼愛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了?」聽到這個問題,你可能會說:「也許是受家庭影響?或者是時代局限?或者他有自己的考量?」無論你如何回答,「愛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」這個錯誤的觀點已經潛入了你的意識。然而,事實是,愛因斯坦並沒有改信上帝。這正是媒體常用的「標題殺人」手法,把謠言放在「為什麼」後面,是散播虛假信息的最佳途徑。相反地,當有人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明明努力了,卻還是失敗了?」這樣的問題往往是自我安慰的方式,用「我已經努力了」來自我安撫。但事實可能是,努力的方向或方式本身就是錯的。
- Mar 26 Wed 2025 11:19
好書分享 <<學習必勝!速讀術>>
最近在培養閱讀習慣差不多是每天一小時那種 但一直覺得看書看得很慢,於是就意外發現這本教人如何速讀的書 其中我覺得一個滿有趣的重點書中討論了我們從小習得的「音讀教育」如何影響了閱讀的效率。小學時,為了確保發音正確,老師會要求我們逐字朗讀,導致我們習慣了依序逐字閱讀,這種習慣在無形中限制了我們的閱讀速度和效率。即使如今已經不再需要出聲朗讀,但大多數人仍然依賴這種低效率的閱讀模式,無法更靈活地快速吸收信息。有趣的是,作者提到大腦具備一種「自動取捨選擇能力」,類似於在嘈雜的咖啡廳裡,我們可以選擇只專注聆聽某個人的談話,而忽略背景音樂或其他人的聲音。這種自動取捨的能力,讓右腦型的人在同時閱讀多頁內容時更加得心應手;相對地,左腦型的人則比較難在多重訊息中切換。作者強調,透過特定的訓練,我們可以鍛鍊大腦,讓速讀成為可能,並最終達到多領域專注的狀態。這不僅對學習有幫助,對生活中的各種訊息處理也將帶來極大的改變。 對於看書來說就是一次可以看左右兩頁的內容。然而,要達成這種高效速讀的能力,首先需要了解自律神經系統中的「交感神經」與「副交感神經」。交感神經負責應對「備戰活動」,當我們處於壓力或緊急狀況下,它會主導身體進入高度警戒的狀態。而相對的,副交感神經則是負責放鬆和休息的神經系統,讓我們能夠在放鬆中進行多任務處理。為什麼了解這些神經系統很重要呢?當交感神經運作時,我們的思維會進入「直列處理模式」,也就是一次只能專注於一件事。例如,當我們完全被一個有趣的電視節目吸引時,可能會忽略周圍的聲音,甚至忘了自己手裡還有零食。這種狀態下,我們無法同時進行多項活動,因為交感神經讓我們聚焦在單一目標上。但當副交感神經主導時,我們則進入了「並行處理模式」,能夠一邊放鬆地看電視、一邊與家人聊天,並注意到周圍的聲音和環境。這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「分心多用」的能力來源。了解並控制這兩種神經系統的運作,有助於我們找到最佳的閱讀節奏。當我們能啟動副交感神經,速讀訓練效果會更好,進而提升整體學習效率。